能夠在十幾年的職業競賽及屢次洗牌中存活下來,關于我國大多數手機廠商來說實屬不易。6月23日,建立13年的國產手機品牌魅族被高布告上北京知識產權局,索賠5.2億元。據調研組織IDC的數據,魅族是我國第八大手機制造商,2015年出貨量為2482萬臺。假設魅族此前按反壟斷法后高通協議交納費用,這筆高額專利費對魅族而言也是不菲數字。
魅族被高通申述背面
雖然魅族存在商場多年,卻仍歸于二線手機品牌中的一員?,F在,跟著人口盈利的消失,我國手機職業贏利低、生計壓力大的窘境益發顯著。從前的“中華酷聯”也只剩華為鶴立雞群。越來越多的手機公司朝著精品化的趨勢轉型,在特定的商場上找到特定的方針消費群構成小而美的品牌,比方魅族、努比亞、美圖、金立、一加手機等。如安在細分商場中找到生財之道,成為現在二線手機品牌的生計應戰。
不是不想交,真的太貴
高通提出,供給給魅族的專利授權協議契合我國的《反壟斷法》,并以為,專利授權協議的條款應當成為魅族獲取高通在我國底子技能專利的根底。這些專利應用在移動設備中,包含與 3G(WCDMA 和 CDMA2000)和4G(LTE)無線通信規范相關的專利。
高通此前與魅族進行了商洽,期望依據高通2015年提交給我國國家發改委的改正方案簽定專利授權協議。但經過多方交涉,兩邊未到達一致,魅族回絕向高通付出專利費用。
高通法律顧問羅森博格以為,魅族不肯進行好心的商洽,在未經答應的狀況下運用這些專利是違法的。故高通將其告上法庭。一起,高通指出,100多家其他公司已承受了依據改正方案的授權條款,其間包含我國最大的幾家移動設備廠商?,F在,魅族官方標明,此事正在承認中。
為什么魅族遲遲不肯意給高通交專利費?事實上,高通和我國手機廠商的專利問題并非魅族個案,大部分手機廠商都不肯意交專利費。
“原因在于太貴,貴到不可思議。”大部分業內人士對此都有著相同的答案。依據高通的協議,關于面向在我國出售運用的品牌設備的3G、4G必要我國專利的授權,高通將對3G設備(包含多模3G/4G設備)收取5%、對不履行CDMA或WCDMA網絡協議的4G設備(包含3模LTE-TDD設備)收取3.5%的專利費;每一種專利費的收費根底是設備出售凈價的65%。
在智能手機的熱銷期和增長期,高通專利費雖然收得價格極高,可是廠商出售得多,只需早點拿到高通芯片的供貨,這點專利費能夠擔負??墒堑搅?015年,我國智能手機商場全體銷量都在放緩乃至下滑,高通持續收取高額專利費,就嚴峻影響了廠商的贏利。
舉個簡略的比如:一部2000元的手機,需求交納2000元 x 65% x 5% = 65元的專利費。而現在商場上該價位的手機都是超性價比,許多廠商微贏利乃至虧本出售,高通依照整機收取的專利費雖然打了折,依然是沉重的擔負。
值得注意的是,依據高通財報數據顯現,我國是高通最大商場,上一財年為高通貢獻了53%的營收,算計252.8億美元,但反觀手機廠商的贏利狀況卻天差地別。
依據商場咨詢公司CanaccordGenuity的數據顯現,2015年全年,三星占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的23.9%,蘋果占17.2%。但從贏利來看,蘋果卻占了全球智能手機贏利的91%,三星僅占了14%。兩家企業的贏利算計占了整個工業的105%,因為大部分智能手機企業均呈現了運營虧本。
因而,業內人士以為,當通訊模塊變成智能手機本錢中越來越小的一部份時,僅持有3G/4G專利的高通,還堅持依照整機出廠價格來收取專利費的做法,顯得過期與荒唐。
另一方面,魅族抵擋的背面還源自于高通正逐漸失掉對我國手機廠商的威懾力。在2015年上市的處理器中,高通高端的驍龍810發熱嚴峻,而中低端的處理器選用公版的A53中心,功用要弱于競賽對手MTK。
我國首要的手機廠商華為、小米都在自己規劃芯片,華為終年不必高通,而小米年頭拿下了聯芯,低端現已不必高通。一起,最近興起的魅族和樂視都挑選了MTK的芯片,我國手機廠商都在尋覓替代品,專利費“拖一拖等一等”也就正常了。
爭搶蘋果空檔下的細分商場
事實上,我國的手機企業曩昔幾年一向被兩棵“參天大樹”壓得喘不過氣來:一棵是蘋果的立異、一棵是高通的專利。我國國產手機品牌尤其是二線品牌一度在生死線上掙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查詢發現,在蘋果立異力削弱以及發改委和高通在壟斷案上的寬和之后,蘋果出售呈現下滑,高通的影響力也呈現下滑的趨勢,我國國內品牌捉住自主立異尤其是捉住細分商場和途徑,開端呈現驚險包圍,除了華為作為一線品牌成功成為我國手機領導者,二線品牌魅族、努比亞、美圖、金立、一加手機等也紛繁確立了自己的商場定位,開端添補蘋果留下的細分空檔。
跟著手機商場的日漸飽滿、競賽加重,手機品牌現已從單純比拼參數、價格,晉級到了比拼用戶體會、軟件體系和本錢運作才能。簡略的降價促銷在顧客中的吸引力在不斷下降,加上手機生產本錢的增高,以及對線下途徑的發力,都需求較強的資金實力。人口盈利的退避、職業競賽和本錢洗牌改變了國內手機品牌的生活環境。
相關數據顯現,2014年頭,我國的手機品牌仍有540余家。而到2014年底,140家現已消失。IDC估計,自2016年開端的四至五年中,將會有超越30%的IT廠商破產。
海外商場現已成為許多我國品牌最終的救贖。包含一加、樂視、酷派等品牌在近兩年都相繼在海外發力取得了生計的空間。但在競賽劇烈的國內商場,現在新入局的錘子、努比亞、IUNI、美圖等手機品牌正在測驗深挖細分商場需求,尋覓錯位競賽時機。
在主打拍攝功用上,作為中興打造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努比亞一向擔任狙擊小米等競賽對手的重擔,而拍攝則成為了努比亞的兵器。堅持以完成“手機中的單反機”為方針,并為此申請了許多專業拍攝等專利。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努比亞高檔副總裁、智能手機總經理倪飛在承受媒體專訪時標明,努比亞在2016年的方針銷量與2015年底子相同,持續維持在1000萬部。之所以不敢高估,在倪飛看來,本年整個職業的競賽愈加重烈。
事實上,以拍攝功用發家的努比亞,一向以來都是個相對小眾的品牌,用倪飛的話來說便是“美譽度有,知名度不行”,再加上之前比較依賴于線上途徑,許多顧客對努比亞相對生疏。努比亞團隊顯著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倪飛稱,“這是咱們需求打破的瓶頸。”在取得蘇寧注資后,努比亞加快了提高品牌影響力的腳步。
相同在拍攝上研制許多“黑科技”的還有美圖公司。與努比亞不同的是,美圖進軍硬件范疇更像是本錢布局的重要一環。既是美圖軟件產品的天然延伸,一起也讓其生態愈加明晰。
依據美圖供給的數據,現在美圖系App的全球掩蓋設備數現已超越10億臺。其間,美圖秀秀用戶數4.4億人。2014年,美圖公司共完成了A、B、C三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為3.6億美元,C輪融資后美圖公司估值到達20億美元。這些數據都是美圖秀秀做手機的底氣。
作為手機范疇的跨界者,依托美圖秀秀、美顏相機、美拍等軟件,美圖公司沉積了內容和粉絲的聯系,構建了一個適當有競賽力的印象交際產品矩陣,而美圖手機從第一代開端就專心于拍攝,尤其在自拍方面,一度加快職業的軍備競賽。因為針對人群精準,前幾代美圖手機都是火爆暢銷,其間不乏明星及網紅級用戶。
上一年底,美圖公司CEO吳欣鴻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泄漏,硬件營收現已是美圖營收的重要組成。“愛美是女性的天分。”這或許是美圖公司產品備受女性用戶追捧的中心原因。那么,愛美、愛自拍與消費才能有什么聯系呢?
《全球自拍粉皮書》剖析指出,在我國用戶中,每天自拍100張以上的用戶,化裝品月開支3000元以上的份額高達30%,而每天自拍5張以下的用戶這一份額低于10%。一系列調研成果顯現,自拍越張狂的用戶,消吃力越強,巨大的自拍人群一起也是我國的高消費集體,都是“馬云(微博)背面的女性”。
在此布景之下,近來美圖注冊自拍無人機專利的新聞也流出。雖然智能手機商場已現紅海態勢,但吳欣鴻仍以為,在手機同質化的今日,手機在某些程度上仍是未能滿意一部分特定人群的需求,在這個看臉的年代,美圖找到了撐起這家公司估值的故事。
細分途徑競賽加重
途徑也是我國二線手機品牌比拼的一大痛點,一方面,OPPO等手機企業開端大規劃選用明星+線下途徑的戰略,另一方面,也有企業立異出小米式出售形式。
“現在的手機職業,我們看起來都差不多,但實際上細節決定勝敗,假如不堅持細節和檔次,單純拼參數、拼價格是沒有意義的,特別是90后,他們底子就不缺錢。單純比拼性價比比如脫褲子競賽,你把褲子都脫完了,你還去競賽什么呢?”前OPPO副總裁劉作虎在承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標明。
2014年,劉作虎創業做一加手機,而他正在走一條與OPPO專心線下途徑天壤之別的途徑。在一加3發布會上,劉作虎對《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標明,一加手機往后在國內商場出售途徑大將徹底聚集線上,拋棄線下。據悉,上一年11月一加封閉了一切線下門店。
事實上,一加自開創以來,曾不斷布局線下途徑,但不到一年時刻,除京滬之外的實體門店,其他45家線下體會店悉數夭亡,業界一度質疑一加的生計問題。雖然創業以來,業界對劉作虎以及一加贊譽有加,但2014、2015年產品銷量一直徜徉在被視為“手機企業生命線”的100萬臺銷量鄰近。
無法經過規劃出售下降本錢或許是一加封閉零售門店的首要考慮。依照劉作虎的說法,價格2499元的一加3假如再附加零售店出售本錢,至少要賣到3000元以上。“今日許多人又在說線上不行了,事實上,一直沒有顯著的依據標明線上在下滑,在一個較長的周期里它會回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