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虛擬運營商露臉后所帶來的廢物短信問題,工信部已無法容忍了。在最新的2016年第一季度電信服務質量布告中,因廢物短信、扣費不明等問題,共有10家企業被投訴,其間虛擬運營占有6家。
虛擬運營商
工信部在陳述中稱,一季度,12321網絡不良與廢物信息告發受理中心受理有用廢物短信告發31411件次,同比上升49.4%,環比下降27.0%。其間,移動通訊轉售事務廢物短信息合計7237件次,同比上升364.9%,環比下降40.5%。這兒移動通訊轉售事務指的便是虛擬運營商運營的事務。
據了解,工信部對已注冊事務的20家移動轉售試點企業網上營業廳進行檢查,發現單個企業存在賬單保存期限不標準問題,已催促整改。
其間,有現在用戶規劃最大的蝸牛移動,被指夸張宣揚;鵬博士是因投訴處理不及時,京東、阿里未實現服務許諾,海航事務無法正常運用,小米流量提示不標準,馬鈴薯不明扣費。
除了上述針對性問題外,普遍存在的便是因實名制不合格導致的廢物短信日趨嚴重。在本次質量陳述中,來自虛擬運營商的廢物短信同比增幅最大,高到達364.9%。這首要是因為,在虛擬運營商試點兩年期之間,受困于盈利模式難,盲目尋求開卡數量致使非實名卡眾多。
虛擬運營商試點兩年期完畢后(2015年年末)本應發放正式運營車牌,但因大都企業實名制未合格,形成廢物短信、欺詐短信眾多,所以迄今工信部仍未發放車牌和商用方針。